膽管良性狹窄治療有新法
上傳日期:2013-09-23 16:13:44 瀏覽次數:6637 次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內鏡科在胡冰教授帶領下,針對膽管良性狹窄,不斷創新治療方法,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獲得2012年度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膽管良性狹窄是指非腫瘤原因所致的膽管腔狹小,膽汁排泄受阻,引起梗阻性黃疸或膽道感染,膽管狹窄長期存在將導致大量膽石生成、膽汁性肝硬化等嚴重后果。臨床上,膽管良性狹窄常繼發于手術損傷、肝移植術、外傷、慢性炎癥等。由于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術后狹窄復發率最高可達40%,近年來,創傷小、長期療效好的內鏡微創治療應用逐步興起。
胡冰課題組在內鏡治療良性膽管狹窄中,突破以往單純支架引流的處理模式,在國內率先應用水囊擴張加一次性多根塑料支架植入的方法,截至目前已治療患者184人,每例平均接受1.5次內鏡治療,平均放置2.8根支架,平均支撐13.4個月,長期隨訪的患者狹窄消除率達87.2%,狹窄復發率為12.8%?;颊咂骄鶅如R干預次數最少,狹窄消除率及復發率優于國外平均水平。該方法尤其適用于涉及肝門部的復雜狹窄。
同時,該科與國內有關單位合作,自主研發出國際上首個良性狹窄專用的可撤除自膨式金屬支架,已應用于臨床患者59人,迄今已成功取出支架42例次,取出成功率為100%,平均治療周期8.1個月,總體狹窄消除率為94.1%,新型支架具有治療操作簡便、徑向支撐力好、取出容易、保留奧迪氏括約肌功能等優點,對于低位的膽管狹窄效果更好。
該科還在國際上率先將既往僅用于惡性腫瘤局部治療的雙極射頻消融技術應用于膽管良性狹窄的治療,通過破壞或軟化膽管局部的纖維疤痕組織,提高內鏡擴張及支架支撐的療效,為疤痕嚴重、前期治療不理想等難治性病例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來源:健康報)